第二百一十五章

易怒的印象特征。

    可以说这是《西游记》对妖怪描写的综合特征。

    在动物性保留的同时,突出动物面部的某一个或两个特征,体态则以人的基本形体出现。

    “眼如明镜”正是牛眼睛如铜铃特点的体现,区别于黑熊精眼睛小而有神,强调的是大和亮。口若血盆,赤排铜板,正是牛嘴妖魔化后的姿态。

    吼声大也结合了牛力之壮和魔力之大的特点。

    这些描述虽然简短,但非常有力。

    正是为了突出关键的一句“四海有名称混世,西方大力号魔王”。

    《西游记》中的“坐骑”是非常特殊的一类动物。

    既有神,也有魔。

    总的来说,它们均属佛祖和神仙所有,多数以妖怪的形态出现在九九八十一难中,阻碍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但最终都被降服。

    如在《西游记》第三十七回至三十九回中的乌鸡国假国王青毛狮,实际上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是奉佛差来,终被文殊菩萨收回;第五十回至五十二回的金兜山金兜洞兕大王,最终被确认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私自下凡成精等。

    这些坐骑在《西游记》中出现,它们多是和牛魔王一类,有着高强法力和法术,一般是各个章节中的魔王妖王,只有在最终被收服时显示出坐骑的形态。

    但牛魔王本身并不是坐骑,他却拥有坐骑避水金睛兽。同这些坐骑相比,牛魔王的坐骑避水金睛兽也有着它的特性。

    从第六十回来看,关于避水金睛兽的描述从牛魔王与孙悟空武斗后赴龙精之宴开始出现。

    牛魔王跨上避水金睛兽入乱石山碧波潭后,孙悟空跟随其后化为牛魔王形态,牵走避水金睛兽,来到芭蕉洞骗走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直至牛魔王发现碧水金睛兽被偷,随即返回洞内,发现碧水金睛兽在芭蕉洞下边,才知受骗。

    从避水金睛兽本身来看,它属于有特定法力的灵兽,名称上就揭示了它有避水的法力。

    但由于文中没有给它具体的描述,只能从孙悟空的视角处着眼,去推测它的其他特性。

    与《西游记》中其他的坐骑相比,避水金睛兽法力和法术除了避水之外,并没有添加更多直接的笔墨。

    而形象和灵性上也显得比较单薄,因此,它是不能和佛祖神仙的坐骑,特别是下凡成精的一类相等同。


    但它的出现,对于牛魔王而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首先,它突出了牛魔王在众魔王中的王者风范。

    在《西游记》中,妖怪之多,数不胜数;魔王之貌,各有形态。其次,众魔王中拥有坐骑的仅此牛魔王一人。

    在法力法术上,各类魔王并没有一争高下。但众魔王中的一类本身没有坐骑且自身为神仙佛祖的坐骑,单从这点来看,牛魔王就显示出了他高人一等的地位。

    最后,牛魔王骑坐骑的神态也是意气风发,英气逼人。

    第六十回中写到“他才卸了盔甲,穿一领鸦青剪绒袄子,走出门,跨上避水金睛兽,着小的们看守门庭,半云半雾,一直向西北方而去”,“好大圣,即现本象,将金睛兽解了缰绳,扑一把跨上雕鞍,径直骑出水底。

    到于潭外,将身变作牛王模样,打着兽,纵着云,不多时,已至翠云山芭蕉洞口,叫声‘开门!’”一真一假,一实一虚,即使是孙悟空假扮,也把骑兽魔王的英武之姿展现得活灵活现。

    此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避水金睛兽是孙悟空二调芭蕉扇中的线索。

    开始牛魔王与孙悟空罢战为始,骑兽赴宴,到孙悟空偷兽骗扇,最终牛魔王发现丢兽,再回洞寻兽,获知受骗。

    碧水金睛兽成为了串联故事发展的重要引线,让二调芭蕉扇的情节生动曲折,更为牛魔王和孙悟空的进一步矛盾作下了铺垫。

    随后的情节中,牛魔王伪装成了猪八戒,骗回了芭蕉扇。

    这二调芭蕉扇,正是通过展现牛魔王和孙悟空的智斗过程而产生。

    综上所述,碧水金睛兽的作用不单是牛魔王的配物,还有着发展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还有就是兵器和法术。

    比如在《西游记》中,关于牛魔王的武器,主要提及到了两种。

    一是混铁棍,这是他的主要兵器,在第六十回:“这牛王那容分说,掣混铁棍劈头就打。这大圣持金箍棒,随手相迎。两个这场好斗:金箍棒,混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在牛魔王最后与众仙打斗的过程中,也用到了混铁棒。

    混铁棒,铁的质地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随着汉代以来的钢铁锻造技术的推广和改善,明代兵器在材料上的衍进与发展。

    孙悟空的金箍棒与牛魔王的混铁棍,都属于棍棒之类。

    在整个《西游记》中执棍棒兵器的神魔并不多见,狻猊精所执闷棍,玉兔精所执的是一条碓嘴样的短棍,木叉执的是铁棒。

    孙悟空的金箍棒和牛魔王的混铁棍在《西游记》中



第二百一十五章  
相关:  买宋    最初进化  剑帝  网游之我能融合骸骨  我有五十四张英雄牌  
搜"我竟然是白骨精"
360搜"我竟然是白骨精"
语言选择